上海杭州社保代理、社保代缴、人事代理、劳务派遣、劳务外包、人事外包、人力资源公司全国热线:400-071-0878
上海杭州社保代理、社保代缴、人事代理、劳务派遣、劳务外包、人事外包、人力资源公司上海热线:021-64307632
杭州专业人事代理、社保代理、社保挂靠、人事外包、杭州人才派遣、劳务派遣、人力资源公司 杭州专业人事代理、社保代理、社保挂靠、人事外包、杭州人才派遣、劳务派遣、人力资源公司
人事外包,社保代理,劳务派遣
人事外包
人事外包,社保代理,劳务派遣
 
人事外包,社保代理,劳务派遣 企业人事外包-什么是人事外包
人事外包(HR Outsourcing Managed Service)即企业将人力资源管理中非核心部分的工作全部或部分委托人才服务专业机构管(办)理,但托管人员仍隶属于委托企业。这是一种全面的高层次的人事代理服务。more...
平安养老险董事长杜永茂:“第一猛将”传奇
约杜永茂采访是一件挺困难的事,倒不是他故意想“拒人于千里”,只是这位以“工作节奏超快”而著称的平安养老险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似乎永远处在忙碌状态。用他自己的话说,每年约有3/5的时间奔波于全国各地,剩下的2/5也差不多被各式各样的会议和加班排满了。

  在加盟平安前,杜永茂曾长期在中国人民银行从事金融监管工作;进入平安后,他历任安徽分公司总经理、产险总公司管理本部总经理、产险上海分公司总经理、产险总公司副总经理兼东区事业部总经理等职务,在每一处都取得骄人业绩,被平安董事长马明哲誉为“平安第一猛将”。与此同时,生性宽容亲和的特质,又令他备受下属拥戴,成为平安最受欢迎的高层之一。

  2010年,平安养老险公司在杜永茂的带领下实现法人报表盈利1.6亿元,成为市场上首家盈利的专业养老险公司,驶上健康持续发展轨道。

  结缘“平安”,连续谱写业绩神话

  1995年,杜永茂决定从中国人民银行安徽分行到中国平安安徽分公司任总经理;而彼时,由他出任中国人民银行安徽分行副行长人选已经总行培训面试,仕途前景一片光明。

  不按常理出牌的杜永茂作出了一个在很多人看来都意想不到的选择。不过,正如他自己所说,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上级组织的推荐加上省政府重要领导的鼓励,还有自己骨子里那股不墨守成规的劲儿,最终促成了这个决定。”

  然而,现实是严峻的,当时的“平安保险”在内地市场上的认同度并不高,安徽分公司于1994年10月开业,1995年计划任务9500万元,上半年仅完成800万元,市场地位风雨飘摇。在这种情况下,杜永茂1995年6月到任后,大刀阔斧地着手整改,从组织架构到管理流程,从产品规划到市场策略,无一不包,仅用半年时间,公司超额完成1.1亿元保费收入。

  1996年,总部给分公司下达产、寿险业务1.5亿计划任务,杜永茂带领同仁一举拿下5个亿。产、寿险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至20%,稳居当地市场第二,在集团系统内规模排名也迅速上升至前五名。

  杜永茂亮相平安的第一仗,打得干净漂亮。

  杜永茂的座右铭是“红红火火每一月,开开心心每一天”。十几年来,他在平安干得风生水起,许多公司一经他接手都在很短的时间内扭亏为盈、进入系统前列。如果说当初结缘平安还只是个偶然,那么此后的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就不是轻描淡写的“偶然”两字可以概括的了。

  在平安证券担任副总经理期间,他率先在证券系统引入保险营销机制,使得平安证券从亏损变为连续3年每年赢利一个多亿;2001年,他最早开拓银行渠道销售保险,一年就把平安银保市场份额做到50%;执掌平安产险上海分公司时,他根据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思想,提出“三有三做三提升”(有速度,瞄着市场做,提升占有率;有品质,瞅着综合指标做,提升盈利水平;有章法,按着规章制度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理念做法,得到了产险总公司的认同和推广,也得到上海保监局领导的赞誉。半年扭亏、一年赢利,并把业务规模和利润贡献均作到系统最大;平安产险东区事业部成立不久,面临业务和亏损双重压力,杜永茂出任总经理后,用很多时间泡在机构统一思想,制定规划,一年内东区36位A类干部调整了33人次,11个机构的一把手动了6位,东区士气面貌焕然一新,2005年当年东区业务增长25%,扭亏加上盈利达到2个亿……在平安16年,他历经9个岗位,每到一处都交出了足以自豪的成绩单。

  进入平安前,他是“人民银行优秀二级分行行长”;加盟平安后,他先后被公司授予“一级平安勋章”、“董事长特别奖”等嘉奖,并于2004年获得“上海市十大金融人才奖”。马明哲董事长曾经评价说,“杜永茂是平安的品牌总经理,走一处火一处,每一处都有突出的业绩”。

  掌舵养老险,一年创出两年成就

  企业年金并非新生事物,其前身是补充养老保险。1991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在建立社会统筹的基本养老保险的同时,逐步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2004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陆续发布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这两个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企业年金制度正式确立,奠定了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基本框架。

  对于企业年金的市场前景,当时业内非常看好,全国参加年金计划的企业和人数也不断增加。截至2006年底,有24000多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加年金计划的企业职工人数达到近1000万人。年金基金规模更是达到了910亿元,较上年增加了200多亿元。有关机构预测,我国企业年金未来每年新增数额将达到1000亿元左右,到2010年估计能达到1万亿元的规模。世界银行则预测,到2030年,中国企业年金规模将达1.8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年金市场。

  可是,彼时刚批设不久的平安养老险公司还在寻找前进的方向,2006年,公司的年金业务只有几个亿,也就在这一年,马明哲钦点杜永茂出任平安养老险公司任董事长兼CEO,希望这位“第一猛将”能延续他的业绩神话。

  如何异军突起,重塑平安在市场上的话语权?在刚来的几个月里,杜永茂抓住了“改革重组”的政策契机,将养老险公司与平安人寿的团险“重组”在当时这绝对是一个闻所未闻的高招。

  2006年12月27日,也正是“改革重组”的契机,平安养老险获得保监会一次性批准在全国开设35家分公司,127个中心支公司。这张批复,使得当天“中国平安”在港上市的股价上涨了17%。这种机构铺设适应了当时年金政策一次性打开的全国市场空间,为那些在全国各地拥有许多子公司、分公司的大型企业提供属地化服务准备了硬件条件,迎合和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一年过后,截至2007年底,平安养老险完成了全国35家省市分公司开业,在年金业务方面,率先实现年金签单受托、投资双过100亿,市场规模在专业养老公司中名列第一;在传统短险业务上,一举改变近几年团险业务被动局面,完成当年计划27亿,实现增长超过28%,步入传统短险业务高增长轨道;在客户的争夺上,通讯、电力、铁路、烟草、金融等各行业均捷报频传,央企年金招标企业中,有2/3成为了平安的客户。

  杜永茂紧皱的眉头终于能暂时舒缓一下了,在当年公司的圣诞晚会上,他向全体同仁致谢:“2007年我们一年取得了两年的成就,一个公司干了两个公司的工作!”

来源于经济参考报

评论 时间: 2011/7/11 9:28:54 作者: adminq 点击:
相关资讯: